 
                    
添翼月刊第十五期,本期為您訪問到的添翼之友是劇場界天后-徐堰鈴老師,擁有多年劇場經
驗的她對角色詮釋細膩精準,跨足編劇導演,至今已累積60多部經典作品,從她的舉手投足之
間,能看見一身的戲胞與豐沛的情感。2007年,她加入陳綺貞發起的跨界project《Pussy Tour》
,與詹佳琦三位創作者共同演出,深受廣大樂迷青睞與喜愛。
.jpg)
見到徐堰鈴,個頭嬌小的她有著清澈的眼神,只見她一坐下就認真地拿出寫得密密麻麻的筆記
說:「我好緊張喔….已經先自己作答了。」
這樣敬業又謙虛的態度,也難怪徐堰鈴是眾多頂尖劇場人合作的第一人選。
從小探究肢體 與戲劇的不解之緣
母親是體育老師,堰鈴從小自然而然的對肢體產生濃厚的興趣,很早就開始探究如何抓到準確
而豐沛的體感。高中就讀新竹女中時,堰鈴打給爸爸說想要學聲樂,堰鈴說:「但我爸就跟有
點痛苦地跟我說,我們家沒有錢,而且妳現在學太晚了,我就很痛苦地說,好吧那我就考戲劇
系。」 她就這樣開始與戲劇結下不解之緣。
大學和研究所都在北藝大,學校裡提供了完整的戲劇練習與創作,堰鈴細數跟馬汀尼學習綜合
型戲劇的認識、分析和再建構,對聲音、身體、行為、文化、社會等等在戲劇裡面發生的作用
有了完整的認識。研究所的時候在周慧玲身上得到了關於女性創作很大的幫助、跟黃建業習得
電影相關知識、跟陳玲玲學習劇本和導演、從鴻鴻身上了解新的歐陸劇場的生態介紹、跟邱坤
良學習台灣在地文化和習俗儀式、因為鍾明德接觸到原住民的歌舞、和李柏君習得國劇身段…
…等等。
「在高鐵還沒有開始,gmail還沒那麼流行,捷運也剛開始通車的階段,我們在關渡平原的那塊,
的確保有一個純粹的求學空間。」聽著堰鈴熱切地聊著求學時的經驗,可以感覺她體內一股對戲
劇深沈的熱愛。
這段時期她參與了馬汀尼《仲夏夜之夢》、賴聲川《如夢之夢》等戲劇演出,長達十年的學習
歷程,培養出驚人的表演能量,她越演越上癮,在《暗戀桃花源》、《給普拉斯》、《寶島一村》
、《向左走向右走》等作品中,我們都能看到徐堰鈴以各種姿態,自在地來回穿梭,在舞台上散
發光熱。
.jpg)
與陳綺貞一起探索女性的恐懼
堰鈴和綺貞在2003的地下鐵舞台劇相識,兩人的合作沒有固定的模式。《Pussy Tour 1》、
《Pussy Tour 2》的誕生,是陳綺貞在巴黎阻止扒手偷竊而遭受攻擊的事件發生後,試圖探討
背後的恐懼與性別議題。以「不要因為恐懼而失去愛的能力」為概念,與詹佳琦、徐堰鈴三人分
別以女性的恐懼,和對劇場的恐懼切入,從一個真正實際的恐懼開始,慢慢講到人心裡的恐懼與
害怕,《Pussy Tour》結合女性、恐懼、音樂等元素,透過主角人物的探問與內省,帶領觀眾一
同跨越恐懼。
堰鈴說:「《Pussy Tour》是與綺貞相遇的禮物。」
.jpg)
與陳綺貞碰撞出屬於女性的創作張力
談到對綺貞的第一印象,堰鈴說:「綺貞對於自己的堅持,還是會用非常輕柔的方式在講,她
對待所有人都很謙虛,我覺得一個內心有自信的人才能處處在外面是很虛心的、很好奇、很擅
長發問的,也因此我對她產生很大的信任跟好感。」
在地下鐵演出的日子裡,徐堰鈴演過童話士兵、企鵝,在舞台上就像是綺貞的陪伴者,而現實
生活與戲劇不謀而合,兩人的關係彷彿也是如此,她們喜歡分享、喜歡發現新事物,更喜歡對
方在創作上給予啟發或提醒,相處就像是同學一樣。
堰鈴說:「我覺得綺貞非常不一樣,她的反省性非常的強,一個人因為對聲音的喜愛,去構成
一個龐大的事業,這是很令人覺得興奮的, 她一直在示範怎麼樣不要迷失,她是一個很好的
示範。」 她們合作的《Pussy Tour》,充分的發揮了女性題材的創作張力與生命力。

深入校園 心疼年輕人壓力大
除了演戲、編劇、導演外,徐堰鈴帶著在劇場累績的經驗走進文化大學,透過教學觀察學生,
也從他們身上學到新東西,為培育了新一代的表演人才貢獻已力。
她認為拿以前的年代和現在相比,雖然機會好像變多,但也變得更辛苦,「資訊大量的流通,
你必須要去選擇,你必須要去判別,當別人淘汰你否認你的時候,你要怎麼去接受這樣的訊息
? 」她看到年輕表演者為了趕快嶄露頭角贏得別人的認同,承受很大的壓力,當被檢視的條件
越來多,年輕表演者可能常常會覺得自己技不如人,「因為你每一天每一個面向都要展現到最
好,你的才藝你的品性你的交友圈,所有東西都要表現得完美無缺,要不然就是要夠炫夠酷夠
有創意,但是你哪能面面俱到、滿足各種需求。」

台灣劇場環境惡劣 需要更多關注
堰鈴認為目前台灣的劇場環境非常惡劣,硬體軟體都還在發展當中,很難培育真正的藝術表演
人才,表演場地的匱乏也造成文化藝術不易發展。且整個社會對藝術、對於文化的價值觀念還
不夠成熟,例如有些人會覺得這些文化、藝術、劇場工作者瀰漫著一種賣弄附庸風雅的格調,
或是許多人沒管道去接觸和養成藝術。「很多人都不明白,還是很容易生氣、產生很多怨氣,
然後就批評、爭風吃醋,我就覺得很不健康。」堰鈴無奈的說道。

給青年學子的建議
堰鈴認為戲劇是一個表演,是一種持續在觀察學習的行業,它跟人的心理活動、習慣、言語、
精神狀態、或是身體狀態都有關聯。必須要有觀察力,要去探索、解讀、轉化各類情緒,表演
必須要很有情感的去觸碰,要不然一切都是很外在的表演,像是冰冷的機器,沒有意義也沒有
生命力。
她覺得年輕的表演者,第一,必須要回自己的心,要能適切的活著;第二,找到真正覺得有興
趣的事物,投入時間跟注意力去培養,即使沒有很炫也沒關係,但要跟你真的有關係,必須要
去接近跟這些事物有關的人做深入的接觸。徐堰鈴建議年輕人,應該要多跟別人聊天、閒聊、
多讀書,多看不同的藝術,還要關心科學,不能成天自溺在浪漫裡。

徐堰鈴的下一步
今年徐堰鈴離開了演出8年的《寶島一村》,這部由王偉忠、賴聲川打造的戲劇,從台灣到大
陸,累積至今已創下207場的演出紀錄,即使心中萬般不捨,但徐堰鈴說,因為太捨不得,「
這樣下去不知道還要演幾年,不如就把感覺停在最美好的時刻。」沒有徐堰鈴的《寶島一村》
會繼續演,但少了《寶島一村》的徐堰鈴接下來往哪走呢?
不知道,是徐堰鈴第一直覺的反應,從她率性的回答中我們聽出了更多可能!她不想給自己畫
框設限,只期許每一年都能有新的創作!她說,如果沒有演戲,就去編去導,讓自己保持在一
個有彈性的狀態中,更深刻去體驗不同的人、事、物,做不一樣的創作。
延伸閱讀:
添翼月刊NO.1 刻苦自學的錄音大師楊大緯專訪 
添翼月刊NO.2 熱情專注、站在資訊前端的聲音大師-樊乃綱 專訪 
添翼月刊NO.3 獨創風格的地下貝斯女王-林羿妏專訪 
添翼月刊NO.4 用造型表達生命特質的藝術家–曾瓊鶯專訪 
添翼月刊NO.5 用燈光構圖的魔幻藝術家-黃文信專訪 
添翼月刊NO.6 認真玩出獨特風格的藝術-吉他手-韓立康專訪
添翼月刊NO.7 永遠保持好奇的 音樂生活哲學家 奇哥專訪 
添翼月刊NO.8 灌注熱情的台灣手工吉他製琴師—蘇育樟&李莉專訪 
添翼月刊NO.9 優雅的光影捕捉家 –導演 黃中平專訪 
添翼月刊NO.10 在光明與陰暗中煉出魔幻─導演楊秀敏專訪
添翼月刊NO.11 空無中淬煉出的美學影像家----胡世山專訪
添翼月刊NO.12 不留退路的演唱會指揮官----導演張文玲專訪
添翼月刊NO.13 暗室裏抓黑貓的叛逆編輯家-印刻文學總編初安民
添翼月刊NO.14 四度入圍葛萊美,用設計包裝音樂靈魂-蕭青陽專訪 
添翼月刊NO.15--百變劇場天后--徐堰鈴 專訪
添翼月刊NO.16 直觀眼界看世界--金獎名導 徐筠庭 專訪 
添翼月刊NO.17 熱血高材生的電影行銷夢-王師專訪
添翼月刊NO.18 「添翼試聽室」--盧廣仲第五張創作專輯What a Folk!!!!!!
添翼月刊NO.19 用音樂改變世界 攜手打造「What a Folk!!!!!!」--專訪鍾成虎&盧廣仲
添翼月刊NO.20 用設計說故事,平面設計師-陳世川老師
添翼月刊NO.21 用互動科技和人建立連結-專訪叁式團隊負責人曾煒傑
添翼月刊NO.22 讓照片說故事,重現那一夜演唱會的感動--專訪莊平老師
添翼月刊NO.23 融合科技與創意的魔女Kiki,拼命工作用力玩的米蘭人—專訪米蘭營銷創辦人/董事長 陳琦琦
添翼月刊NO.24 捕捉對應演唱會精彩畫面的眼睛--專訪導播吳孟儒
添翼月刊NO.25 駕馭唱片的「女騎士」--專訪HitFm節目部副總監&Love DJ王福怡
添翼月刊NO.26 用雙簧管的悠揚,帶你走入夢與現實的邊境-專訪演奏家 詹佳琦
添翼月刊NO.27 音樂怪胎Jam出閃爍新花火-專訪Nerd Punk團員—Fin & Jack
添翼月刊N0.28 優雅穿梭古典與流行的美麗音符-專訪大提琴家 吳世傑
添翼月刊No.29 聽覺與視覺的相互交融,演唱會的視覺魔術師-鄭宸宇老師
添翼月刊No.30 聲音的修行者,演唱會PA音控師-夏傑 專訪
添翼特刊--白目樂隊主唱 高小糕專訪